
内蒙古绿电跨区外送: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注入 “风光” 动能
当草原的风机叶片划出弧线,当戈壁的光伏板折射出光芒,这些流淌在内蒙古大地上的绿色能量,正沿着绵延的输电线路跨越山川,突破电网经营区的界限,注入华北的产业集群、南方的制造基地,为全国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源泉。在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引领下,内蒙古电力集团依托自治区风光资源优势,积极推进电力外送绿电业务,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。
今年上半年,内蒙古电网新能源(风电、光伏)发电量73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1%,新能源发电量居全国省级电网中第二位,发电量占比35.6%,同比增长9.3个百分点。
±800千伏昭沂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配套新能源累计上网电量76.63亿千瓦时,超过去年全年上网电量,同比增长119%,让草原风光穿越1200千米,直达山东负荷中心。
在全国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加速落地的背景下,内蒙古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,在绿电交易领域收获颇丰。5月,内蒙古促成了首笔蒙西送华北绿电交易。6月5日,由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配合广州电力交易中心、北京电力交易中心,共同完成了2025年6月蒙西、甘肃等省份向广东输送跨经营区绿电交易工作,借助午间富余的输电容量,将1078万千瓦时绿电输送至南方电网,满足广东经济强省对绿色用能的需求。7月3日,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正式促成7月蒙西送华北绿电交易,成交绿电电量890万千瓦时,外送华北绿电电量成功突破1亿千瓦时,进一步推动了绿电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。
随着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,内蒙古电力集团紧跟国家政策导向,绿电交易的活力愈发强劲。
早在2021年8月,国家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后,内蒙古电力集团积极优化市场机制。2022年,研究试点开展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的可行性方案。2023年,配合自治区起草并完善《内蒙古电力市场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方案》,持续配合国家能源局推进绿证全覆盖工作。2024年2月,国家正式批复同意内蒙古电力市场组织开展绿色电力交易,政企协同制定出台《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》。2024年3月,首月绿色电力交易成交量即达到87.8亿千瓦时,2024年累计完成绿电结算电量757亿千瓦时,规模与增速领跑全国各省级电力市场。
针对新能源建设要素约束趋紧、供需不协调、电网支撑调节能力有限等痛点,内蒙古电力集团下大力气深化新能源领域改革,持续创新绿电交易机制,深挖送电潜力。
积极服务新能源并网消纳。
优化电网运行方式,自主研发独立控制区新能源有功控制技术支持系统,实现新能源发电“可观、可测、可控”。科学安排火电机组运行方式,充分挖掘常规电源调峰潜力,深化省间互济和备用共享,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。
不断提升网架送出能力。
随着城川、双井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,结合500千伏浩雅变、敖瑞变调相机陆续投产,持续动态优化电网稳定控制方案,提升网架断面输电能力,新能源送出能力提升96万千瓦。
持续创新绿电交易机制。
推动多年期绿电交易合同签订,稳定供给侧与消费侧市场预期,拓展延伸,探索研究电碳协同,延长市场链条,实现绿电市场与低碳转型有效衔接,同时全面推动绿色电力消费一站式服务,助力企业高效、低成本完成碳排放核算、认证等工作,培育绿色消费新理念。
内蒙古电力外送绿电,不仅对自身新能源消纳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,更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。未来,随着更多新能源重点项目和跨区域绿电通道的搭建,内蒙古的“风光之力”将继续跨越山海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注入强劲动能。